广东省广州市风光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1省份上半年GDP数据已全部出炉。总量上,广东、江苏、山东稳坐前三,其中,广东、江苏上半年突破6万亿;增速方面,17个省份超过或持平全国水平(5.5%),14省份增速低于全国。
经济复苏背景下,各地经济“半年报”“有喜有忧”,进入下半年,如何聚焦重点、加快复苏,成为当务之急。
粤苏突破6万亿,15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GDP总量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等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依次位列全国前六。根据记者测算,6个经济大省上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约为45%。其中,广东、江苏上半年成功破6万亿,分别达62909.8亿元、60465.3亿元。
从全国来看,今年上半年GDP超过万亿元的省份有22个,从高到低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陕西、江西、重庆、云南、辽宁、广西、山西、内蒙古、贵州。除了广东、江苏突破6万亿外,上海(21390.17亿元)、河北(20778.9亿元)、北京(20621.3)上半年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贵州(10218.75亿元)突破1万亿。
从增速来看,上半年,有15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分别是上海(9.7%)、海南(8.6%)、西藏(8.4%)、吉林(7.7%)、内蒙古(7.3%)、浙江(6.8%)、甘肃(6.8%)、青海(6.8%)、江苏(6.6%)、宁夏(6.5%)、山东(6.2%)、安徽(6.1%)、河北(6.1%)、湖北(5.6%)、辽宁(5.6%),同时,四川(5.5%)、北京(5.5%)增速与全国水平持平。
另有14个省份增速低于全国水平,这些省份中,江西、广西分别增长2.4%、2.8%,排名靠后,此外,还有湖南(3.6%)、陕西(3.7%)、河南(3.8%)、福建(3.8%)增速低于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当前背景下,上半年各省经济“成绩单”之间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去年疫情冲击程度大小和各省经济的基本面。“总体来说,去年受疫情冲击越大的省份,上半年经济复苏状况越好。同时,各省的基本面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企业和人口)集聚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复苏状况。”
长三角优势凸显,区域一体化成果显现
整体来看,经济发展区域特征明显。长三角上半年发展态势良好,优势凸显,“三省一市”上半年GDP增速全部超过6%,跑赢全国,其中,上海以9.7%的增速领跑长三角、也领跑全国。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二的江苏,与第一名的广东之间差距也在缩小,上半年两省之间经济总量差值为2444.5亿元,小于去年同期的2609.3亿元。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秘书长宗传宏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成绩既有疫情后经济恢复的大背景,更要看到的是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结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5年,前期的磨合、积累带来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区域分工更明确,区域内大产业链、全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平衡,传统产业链在长三角拉长、资源配置更完善,新兴产业链扩散得更快。所以,长三角是整个区域在发力,不只是‘三省一市’各自的事情。”
宗传宏进一步指出,长三角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都在调整,“比如贸易,在全国上半年中欧班列发送货物同比增长30%的背景下,长三角贸易结构、贸易流通方式也都在转变。新兴产业投入力度很大,增速比较可观,传统产业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短期内增长也比较好。”
宗传宏还指出长三角“平台效应”带来的“流量经济”,其中以上海最为突出。具体来说,即构建平台集聚资源,进行资源共享。“现在很多企业将总部设在上海,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剧,比如双向‘飞地经济’模式等,在长三角甚至全国范围内,与上海形成分工体系,很多企业甚至很多城市把一些功能尤其是对外功能放在上海,借助上海这个平台,进行各种要素之间的流动。”
谈到江苏缩短与广东之间的差距,宗传宏指出,“如果广东是外向型经济更多,江苏就是外向型和县域经济并存。”
近期,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2022年,全国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席最多,有6个县域上榜,且前4位都来自江苏。
宗传宏认为,除了县域经济拉动之外,苏北发展较快、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优势带来的人才优势以及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等,都是江苏经济复苏较好的因素。
中部增速放缓,湖北与河南差距缩小,安徽增速最高
中部省份今年上半年增速表现不再突出,六省中只有安徽、湖北增速跑赢全国,江西、湖南、河南增速全国靠后。而去年全年,江西、湖南增速全国靠前。
不过,纵向对比,江西经济正在恢复,一季度该省GDP增速仅为1.2%,“拖累”其增速的主要是二产(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3177.0亿元,下降2.4%)。从上半年数据看,GDP增速有所上升,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转正、为增长1.5%。
宗传宏认为,中部地区本身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落后,而且部分地方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
“由于疫情拖累的延续和外部环境态势,中部省份与全国一样,正处在爬坡过坎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将会逐步提高。”湖北省武汉都市圈研究会会长、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春洋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湖北经济体量在中部省份中位居第二,且从上半年来看,湖北与中部第一名河南之间的经济体量差距在缩小,与此同时,上半年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零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高于全国,社零总额增速为中部第一。
李春洋认为,湖北经济复苏情况较好,一是县域经济更强,根据《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2022年湖北8个县市入围全国百强县,入围数量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有7个县市名次均有所提升。二是新兴产业拉动更强,湖北“重仓”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成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明显。上半年,武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2.5%,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2%、18.8%。三是区域协同发展能力更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三大都市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对实施三大都市圈建设行动提出明确目标。湖北的发动机从一个武汉变成三个,襄阳都市圈和宜荆荆都市圈都在持续发力。”
安徽上半年GDP增速实现中部省份最高。宗传宏认为,安徽发展新兴制造业力度较大,当前经济总量还在积累“量”的阶段,“当然,安徽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接受长三角辐射,总体上发展在中部省份是占优的。”另外,安徽加入长三角,在总体战略上也考虑了向中西部通道的问题,“江浙沪带动安徽,安徽在发展中解决不平衡问题、结构性问题,未来再向中西部辐射只是时间问题。”
西北、东北增速分化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能源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因素。但由于不同能源产业发展态势不同,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增速产生分化。
上半年增速较高的甘肃、青海、宁夏背后都有能源工业特别是新兴产业拉动。数据显示,上半年,青海多晶硅产量增长4.4倍,单晶硅增长1.8倍,碳纤维增长1.4倍,太阳能电池增长1.0倍,碳酸锂增长48.9%;宁夏主要工业产品中,化学纤维产量增长1.1倍、单晶硅产量增长1.5倍;甘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9%、7.1%。
不过,在煤炭价格持续下行背景下,相关产业增速趋缓,影响一些煤炭大省的经济增长。陕西上半年GDP增速为西北省份最低,其工业生产放缓,上半年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0.9%,去年同期,该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原煤产量上,陕西今年上半年增长1.3%,去年同期则同比增长6.3%。
东北三省今年一季度GDP增速跑赢全国,为近年来少见。上半年结束,三省中辽宁、吉林增速继续跑赢全国,黑龙江增速有所放缓。分项看,辽宁上半年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相关数据都快于全国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吉林上半年工业生产、消费相关数据也快于全国水平,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2.58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黑龙江增速放缓主要由于第二产业表现不佳,上半年,该省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24.0亿元,下降0.1%。
下半年持续复苏关键是什么?
“GDP增速排名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关键还是每个地区人均GDP的增速,这反映每个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钟辉勇说,预计下半年各地将继续维持经济复苏状况,但如果要加快经济复苏,基本面的因素将会更加重要,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改善营商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民营经济的复苏程度将在很大程度决定下半年各地经济复苏的速度。”
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政策该如何发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预计接下来各类宏观政策会朝着提升经济复苏动能方向全面发力。其中,银行信贷会提速,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快水平,各地各部门促消费力度将明显加大,特别是房地产支持政策会大幅加码。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当前,制造业PMI尚未回到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扩张速度明显放缓,经济仍面临较大逆风压力,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有待加强。温彬表示,7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表明了政策的积极态度,对当前经济复苏中的短板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如针对基建投资乏力,会议要求“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预计三季度专项债发行速度将会明显加快,甚至不排除四季度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规模。
一些省份已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四川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要实现全年目标,下半年任务依然艰巨,但不能因为任务重就盲目蛮干,坚决防止大干快上的冲动。并强调,要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近期,要紧盯民间投资、房地产、进出口等与全国差距大的指标精准发力。全力推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2”政策落实,让政策红利直达广大民营市场主体。坚持“房住不炒”,释放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发挥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势,补齐直接进口短板,全力把进出口尤其是进口拉起来。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表示,下半年,河南省将重点在扩需求、稳增长、育产业、强集群、优生态、促低碳、惠民生、保安全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找准发力点、打好组合拳,以确定性的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实支撑。
江苏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指出,下半年,要着力扩投资,抓住用好政策机遇,优化全流程服务和全要素保障,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前瞻性谋划一批”的思路梯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多吸引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优质企业参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引导外资“加码”江苏、扎根江苏。要着力增信心,推动惠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加强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切实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多措并举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