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募资额依然没能重返全球前五。数据统计,截至6月29日,港股IPO共募资173.69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8.82%,全球排名第六。从去年开始,香港IPO就陷入低潮,而今年上半年的募资额更是跌到了近20年低位。
但市场似乎并不悲观。港交所上市科的案头,仍堆积着96份上市申请表格等候处理,香港的投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近几个月也异常忙碌,伴随着港股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落地生效,首批特专科技IPO申报企业已呼之欲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上半年,内资券商挑起港股IPO承销“大梁”,按照保荐券商项目数量排名,中金香港、摩根士丹利、海通国际、国泰君安国际、华泰国际位列前五,前五席中仅一席是外资投行。
“内地经济加速复苏叠加港交所改革赋能,预计下半年香港IPO活动有望升温。”安永华中区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费凡认为。新股市场复苏给IPO承销业务带来机遇,受访的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内资券商仍将是最大赢家。
上半年内资券商“挑大梁”
今年上半年,29家已登陆港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中,内资券商担任了其中24只新股的保荐机构(包括独家保荐和联席保荐),成为港股IPO承销市场当之无愧的“挑大梁”者。
据了解,内资券商“挑大梁”,一方面与内资券商在香港市场耕耘多年、积累大量实战经验有关。“今年已是中金香港耕耘香港市场的第26年。目前,中金香港子公司的投行团队已经超过一百人,专注境外股权、并购及固收产品等投行业务。”中金香港投资银行部主管、董事总经理陈永兴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另一方面也与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的新股主要为内地企业有很大关系。近日,安永发布的内地和香港IPO市场研究报告表示,今年上半年,内地企业在香港IPO中占比升高,约90%的IPO来自内地。
“香港投资者群体较为丰富且成熟,从来源结构上看,既有外资大型基金,也有本土机构和不断壮大的内地投资机构。”一名香港内资券商人士表示,特别是内地投资者在港股IPO上市中的主导作用愈加显现,他们在估值定价方面也越来越有话语权。
截至目前,港交所累计有96家公司IPO正在处理中,包括万达商管、京东产发、京东工业等大型IPO。目前,京东产发、京东工业均组建了中外券商携手护航的“豪华保荐团”。招股书显示,京东产发的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财务顾问为瑞银。京东工业的联席保荐人与京东产发一致,财务顾问为瑞银和中信证券(600030)。
特专科技公司即将登场
3月31日,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正式落地。特专科技板块将给亟需资本培育,尤其是涉及核心技术或数据的“硬科技”企业带来一条全新的融资路径。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预计,首家特专科技公司或于第三季度上市。安永指出,港交所今年3月在香港上市规则中新增18C章节,降低特专科技企业上市门槛,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先进材料等多个科技产业,预计下半年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将陆续上市。
在港的内资投行正在紧密跟踪不同赛道拟上市企业的融资需求。“我们本来就有丰富的项目库,随着特专科技上市新规生效,我们已梳理出3个项目准备申报,属于人工智能、新能源赛道。”某头部内资券商投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还在与公司研究上市时间表与估值范围,调研公司的业务情况、财务报告、产业情况等。”
“港股市场依然欢迎各行业的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在中国证监会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备案制落地、香港上市规则的持续更新及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具备丰富市场经验的内资投行拥有明显优势。”陈永兴表示。
企业分拆上市趋势将延续
除了即将迎来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潮,下半年企业分拆上市趋势还将延续,也将成为港股新股市场的重要看点。 近期阿里、京东两大互联网巨头陆续公布了分拆上市的计划。“从业务角度,让培育成熟的业务独立运营,能够提升相关业务的经营效率,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后续不排除更多互联网巨头会采取类似的业务分拆操作来提质增效。”平安证券研报认为。
分析人士指出,政策助推下,下半年境内企业境外IPO热情有望被点燃,这将为内资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提供更大机遇。
今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自3月31日起正式实施。据证监会官网披露,截至6月16日,已递交备案材料的公司有52家,其中7家拟登陆美股,45家拟登陆港股。从保荐机构看,中金、中信、中信建投(601066)的国际投行部门收获了大量IPO项目。
“在港股市场,内资投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于高科技、硬科技企业赴港上市以及中概股回归港股业务。”广发控股(香港) 总经理林晓东对记者表示,“广发香港将全力构建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的投资银行服务体系。”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